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國辦發[2012]13號),推動海水淡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發改環資[2012]3867號,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海水淡化領域的第一個專項規劃,對于指導推動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鋼鐵行業而言,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將對促進不銹鋼用鋼需求釋放提供動力,海水淡化產業發展提上加速發展日程。
《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產值要達到300億元以上。“十二五”期間,將建設一批海水淡化重點工程,具體包括:建設2個5萬立方米/日~10萬立方米/日的國家級海水淡化重大示范工程;在沿海缺水地區,結合電力、冶金、石油和化工等行業的企業新建和擴建項目,建設一批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設海水淡化水進入市政供水系統的試點工程;建設近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試點工程;培育和建立若干個海水淡化產業基地,如裝備制造基地、原材料生產基地等;加快提高我國在海水淡化裝備制造、工程設計應用和原材料生產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水淡化裝備制造企業、工程設計建設企業和原材料生產企業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規劃》答記者問時表示,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將達到220萬立方米/日以上,海水淡化對解決海島新增供水量的貢獻率將達到50%以上,對沿海缺水地區新增工業供水量的貢獻率將達到15%以上;建立我國自主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工程設計建設和應用、原材料生產等完整的海水淡化產業體系,海水淡化原材料、裝備制造自主創新率要達到70%以上,完善海水淡化產業鏈;海水淡化成本不斷降低,關鍵技術、裝備、材料的研發和制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拓展海水淡化市場,提高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高端不銹鋼產品將率先受益
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腐蝕性物質,而海水淡化裝備制造所需的外殼、水泵、蒸發器和高溫管線等都是與高濃度海水直接接觸的部件,必須具備較強的耐腐蝕性,因此一般的碳鋼不適宜使用。而超級奧氏體不銹鋼、超級雙相不銹鋼和冷軋鈦材具有優異的耐海水腐蝕性能,可以滿足海水淡化工程對材料的要求,是多效蒸餾和反滲透海水淡化工廠的理想材料。
據了解,日本最著名的兩家海水淡化設備制造廠Sasakura工程公司和三菱重工,在海水淡化設備制造中用于高壓管線的不銹鋼部件和零配件就占了整個設備的20%~30%。韓國斗山重工集團是世界上少數幾家擁有三種海水淡化技術(多極閃蒸技術、多效蒸餾技術和反滲透技術)的公司之一,該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廠,該工程的海水淡化能力為88萬噸/日。斗山集團還在阿聯酋Fujairah建造了世界上首座多級閃蒸(MSF)和反滲透(RO)技術混合使用的海水淡化工廠。其中,雙相不銹鋼作為各種水系統的管材和配件被大量使用,占這些設備所用不銹鋼總量的30%。
目前,我國海水淡化設備及配套設備制造能力還較弱。反滲透海水淡化的核心材料和關鍵設備,如海水膜組器、能量回收裝置、高壓泵等主要依賴進口,按工程設備投資價格比來看,國產化率還不到50%;蒸餾法用耐海水腐蝕管材、蒸汽噴射裝置(熱泵)傳熱效率等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時,我國從事海水淡化設備制造和工程成套建設的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制造業基礎薄弱,技術成果轉化能力較弱,嚴重制約了海水淡化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海水淡化設備制造產業鏈尚未形成,即便是從國外引進生產線,大部分原材料仍需進口,難以形成較強的品牌效應;還未形成海水淡化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專業化龍頭企業或企業集群,在市場競爭上也不具備與國外公司抗衡的能力。
《規劃》強調,要完善我國海水淡化自主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工程設計建設和應用、原材料生產等完整的海水淡化產業體系,完善海水淡化產業鏈。海水淡化原材料、裝備制造自主創新率將由目前的不足50%提高到70%以上,這將為我國不銹鋼需求增長提供動力。